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管理风险也将提升,其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“借款人包装”行为,即不满足条件的借款人通过虚假性或误导性资料“美化”自己的信用,制造“合格”假象。这种包装若无专业人土的“指导”,不难被识破,并不会给P2P借贷平台带来太多风险。但若有专业人土的“配合”,其欺骗能力则大大增强,平台将难以识。“专业化”的借款人包装通常有两种实施形式:
小贷公司或P2P借贷平台的从业者辞职后专职或兼职从事此项业务,由于熟稔信用评估流程和审贷要求,“专业包装人”可为借款人提供大量指导意见,帮助后者“美化”其贷款申请材料;P2P借贷平台的在职员工与借款人相配合,除了给其“指导”之外,还利用职务之便或内部消息,帮助其获得借款。
对于第一种实施形式,由于专业包装人已经脱离了借贷机构,其身份更像是独立“贷款顾问”,只要不故意引导借款人造假,其行为有积极价值;即使存在不规范行为,在目前的环境下亦难有有效的外部制约措施,主要依靠平台切实进行尽职调查、加强贷款审核。第二种实施形式则要求平台必须加强内部监督,对重点岗位予以经常性检查和总结,设定预警条件和应急措施,在发现“骗贷”事件后进行快速响应和严肃处理。
目前,一些平台正在尝试通过行业组织建立“从业人员黑名单”机制,互相共享有“不端”前科的P2P借贷从业人员,以在更大范围内约束专业包装等行为。这一机制能否顺利建成并有效发挥作用,值得关注。值得注意的是,平台若界定某个从业人员行为不端,应有充足的事实依据,并给予从业人员申诉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