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,主题为“互联互通-共享共治”。这与APEC会议重点推进制定的《APEC互联互通蓝图》一脉相承,借助互联网平台,与之相关的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。而这些领域,正是大力拉动经济转型的先锋领域。
简而言之,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综合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,重塑金融支付方式、信息处理、资源匹配等传统功能,提高资金融通与金融服务效率的创新金融模式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这种模式凭借其高效便捷的优势,在政府部门的推动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实践下,正在逐步向广大农村地区渗透,成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、破解农村直接融资供给不足的一项创新性业务。
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在农村蓬勃发展,原因有二:
一是传统金融不能完全覆盖农村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,为互联网金融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错位竞争,在空白处提供金融服务。传统金融业只具备制度优势,在技术和信息上处于劣势,而互联网企业虽然没有制度优势,但是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和信息优势,因而有能力进入农村金融领域。
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秉持鼓励创新、包容发展的态度,为互联网金融预留政策空间,并从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高度,加强金融支付服务的安全性,向农民普及移动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,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。
毋庸讳言,互联互通是互联网金融改变农村生活的精髓。互联网金融加速了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,这种直接融资模式解决了信息的归集和传导问题,在数量纬度上和实效纬度上可以几何级地扩张,效率远远大于间接融资模式。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见缝插针,逐步渗入农村市场,简化了农村借贷双方互联互通的方式。这批非正规军擅长小额信贷和信用贷款,有着蚂蚁搬家般的耐力,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“活水”。
另一方面,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对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大力宣传,农民的支付理念不断转变。对于如今的农民而言,小额转账、汇款、取现、各项补贴发放等基础性、必需性的金融服务需求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、网上银行、第三方支付及遍及农村的农金服务站轻松获得满足。
眼下,互联网金融的“上山下乡”必须遵循几个原则。首先,需求引导供给。这是互联网时代提供金融产品、金融创新的基础原则。农民需要的不是基金,也不是理财,而是与农业相关、与农村百姓相关的金融产品,比如将互联网金融产品渗透到农资、种养、加工、仓储、运输、营销等现代农业产业链中,这是未来的方向。其次,形式决定内容。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金融产品的实现形式有很高要求,它必须足够方便、快捷,才能得到用户的广泛使用,这点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重要。再次,技术改变一切。技术在现代金融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,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,可以适时推出一些更符合农村实际的移动终端系统,比如指纹、人脸识别等。
而对广大农金机构来说,迎战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关键还是汇聚客户资源。因而,金融机构学会“对客户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分析”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从宏观上讲,信用社、农商行、邮政储蓄的业务量会减少,更多的业务可以用网银等互联网工具在家解决;从微观上讲,农村百姓可以及时地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农产品贸易,还可以在网上办理其比较关注的社保、低保的相关业务。
为应对客户流失,农金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,少使用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办法,多通过大数据挖掘,建立客户模型和精准营销的全流程管理,以数字金融服务能力的革新,变革管理方式,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带来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