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互联网金融3.0之声不绝于耳,多种解读很快成为朋友圈刷屏利器。然而,大部分文章都是在讲前景多么多么好,对产业现状的透彻分析却十分鲜见。笔者认为,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远没有大家想想中那么快,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尚处发展初级阶段。
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、云计算、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,实现资金融通、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。在中国,主要分为两派:
第一派是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系,一出场,就以巅覆者自居。他们希望创造出一套有别有传统金融机构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,极大发挥互联网渠道优势,加速金融普惠落地。马云更是凭借一句“银行不改变,我们就改变银行”赚足了掌声!
另一派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系。他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,到后来的接受,再到现在的全面拥抱,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和情感更为复杂。既有“被倒逼”的无奈,又有“主动专型”的渴望。谢平的金融脱媒论更是让银行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。为了不被巅覆,银行也加快互联网金融布局。
金融脱媒论主要是指互联网技术会使得金融脱媒,中介在未来会失去作用,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发生关系。
随着以上两大派别市场实践的不断实践,互联网金融在银行系嘴中慢慢变成了金融互联网。从名字的细微变化中,我们能嗅到浓烈的火药味。不过,从大家实际所做的事来看,两个概念更多的是立场之争,并无本质区别。更重要的是,现阶段,两大派系所争的核心都还是:渠道!
过去两年,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无所谓不快,以P2P网贷为例,2014年其市场规模约为1036 亿元,同比增长286%.但热闹规热闹,我们仍不能否认,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仍处在强力布局互联网渠道的阶段。正真的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到来!
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,所以互联网金融的下一阶段必然会大大加强其金融属性。也就是说,无论是互联网系,还是银行系,在流量和用户达到一定程度后,都会回归金融本质。据《极客网》预计,这一过程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。原因有三:
1、征信数据不健全
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,金融的核心在风控,风控的关键在征信。众所周知,征信体系的缺失是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中国有80%的人没有信用记录,剩下的20%又躺在银行里,中国互联网金融要想有所突破,征信是必须跨过的一道坎。尽管监管层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民间征信市场发展,但政策落地和产业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。目前,尚处起步阶段,未来几年机遇与挑战都非常大。
2、监管政策不完善
在任何国家,监管导向都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。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行业,监管政策不完善。而相关监管细则迟迟不出,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如坐针毡,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2015年1月20日下午,银监会宣布进行机构调整,成立普金融部,P2P网贷被划归到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进行管理。此举被业界认为是一个重要信号,互联网金融监管将迎全新发展阶段。然而,兴奋的背后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:这么多年的努力仅换来一个合法监管机构,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3、补齐短板尚需时日
互联网金融,是从互联网切入金融,金融互联网是从金融切入互联网,无论哪个角度,都有很大的挑战。传统金融机构学习互联网不容易,互联网公司学习金融更难。两大派系补齐短板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。而相关人才的相对稀缺又会减缓这一进程。总之,互联网金融将是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两大阵营长期争夺的重要领地,而现在博弈才刚刚开始。